2015-04-06 15:04:57
0
地点:威海·多福山国际养生旅游度假区(乳山市银滩滨海新区小陶家村北)
时间:农历四月十五
民俗活动:胶东大集、宿山、民俗作品展销、海鲜烧烤、文艺演出、踏青、上香祈福等
简介:
多福山(嶞崮山)传统庙会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胶东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每到农历四月十五,多福山下都是鞭炮轰鸣,锣鼓喧闹,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崛起,庙会的主题更加丰富,民俗活动更加多彩,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关注,逐渐呈现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与现代旅游活动亲密结合的发展新趋势。
一、历史源流
多福山庙会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体现着当地百姓的生活、生产以及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据现在的碧霞元君祠及其仅存的古老地基显示,多福山庙会起源于元末明初民间对碧霞元君的信仰。
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是中国古代道教中的重要女神。结合泰山上有关碧霞宫的早期记载,“明许彬天顺五年(1461)所撰《重修玉女祠记》:‘予自永乐九年(1411)发解山东,还登此山,距今五十有一年。为天顺辛巳(1461),又得陪巡按山东监察御史康骥德良、按察使王钺世昌同一登览,瞻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神……。’”,可以推断,多福山上的碧霞元君祠基本与泰山的碧霞宫同时期,二者应该同属一脉。
多福山庙会可谓中国古代道教盛行的一个时代产物。通过翻阅历史资料,在元末明初时期,胶东沿海地区道教盛行,当时乳山境内就有比较著名的“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阳,他曾在乳山讲经布道,广收信徒,自成“全真派”,名噪一时,对后世影响深远。碧霞元君作为道教的神灵,在那时的乳山百姓心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民间更是传其“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能保佑农耕、商业、旅行、婚姻,能治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所以,在明代修建碧霞元君祠以后,十里八乡来此敬香磕头、乞求平安的善男信女数不胜数,进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大型庙会。
多福山庙会的起源与当地百姓代代流传的传说也是密不可分的。据相关考证,碧霞元君祠旧址原名“碧霞宫”,为三间屋布局,整体建筑风格采用胶东普通民居样式,内供奉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神像,外有铜制鼎炉供百姓上香祈福。后来,地方百姓筹集资金,募集周边青壮年上山凿石开路,历时数年,建成了碧霞宫。据传,在修建碧霞宫的时候,天上曾显万千彩霞,有人亲眼目睹一位美若天仙、身飘彩带的娘娘在观摩,并以此作为自己在东海的行宫。碧霞宫落成之时,适逢农历四月十五,此后,人们就将此日定为庙会开始之日,每年都有大量信众登山膜拜,烧香祈福。到了明代中期,乡绅潘莲池梦见碧霞元君娘娘托梦,说为了百姓方便祈福,可将山顶行宫迁至半山阳坡的桃源古洞处,因而造就了现在的碧霞元君祠。
多福山庙会一直延续了几百年,但是由于近代战乱的破坏,明清时期的庙宇遭到了严重损毁,加之近代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受“破四旧,扫除一切牛鬼蛇神”的影响,多福山庙会彻底覆灭。然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这座山的崇拜又悄然盛行了。很多村民自发的到山上拜祭,祈祷碧霞元君保佑家人平安,家庭幸福,祈求多子多福。当地一些经营石材的业主,还出资邀请有名气的秧歌队、舞狮队、舞龙队来山下表演,祈福开采石头能够平安无事故,并把农历四月十五定为“石头节”。2003年,当地村民又自发重建了碧霞元君祠,多福山庙会的影响力开始逐步扩大,并形成了新的规模。近年来,随着多福山景区的开发建设,霄龙禅寺等一批新的景点被打造,来此上香祈福的人数以万计,规模空前。
二、民俗活动
多福山传统庙会延续了近400年的历史,较为完整的保留了大量的原始民俗活动,目前主要分为七大板块:胶东大集、宿山、民俗作品展销、海鲜烧烤、文艺表演、踏青、上香祈福。
(一)胶东大集
胶东大集是胶东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集会买卖形式,历史悠久。多福山下比较著名的有小陶家集、小侯家集、宫家集、白沙滩集等,同一个集的时间间隔为五天。但是,到了农历四月十五这天,各村做买卖的大大小小商贩,会不约而同的聚集到直通多福山的主干路上,形成一年中最大的贸易集市。有卖衣服、鞋子、帽子的,有卖锄头、铁锨、簸箕的,有卖小笼包、饺子、混沌的,还有卖帐篷的,那些瓜、果、蔬菜更不用提了,全是周边百姓自家种植的纯绿色无公害食品。步入其中,会被商贩们喜悦的叫卖声呼唤的无从下手,会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的眼花缭乱。这天的大集规模相当大,一般在早上3点半——4点就开始,一直持续到夕阳落山。
(二)宿山
关于宿山的来源,经过考证,主要是过去交通工具不发达,一些远地方的人,如果在四月十五当天赶来参加庙会,路途遥远,来以后就错过大集、文艺演出等活动了。所以,一部分人干脆在前一天晚上就来,那会天气已经暖和,随便找些树枝、干草遮掩就可将就一晚。后来,庙会的名气越来越大,赶庙会的人越来越多,远地方一些卖东西的商家也提前一天住到山上,“宿山”的人就多了,形成了群体。慢慢的,人们认为“宿山”能代表内心的虔诚,能被山上的神灵所庇佑,能沾染仙气,“宿山”就演变成了一项民俗活动,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可是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便利,“宿山”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三)民俗作品展销
庙会期间,一些乳山本地的民间艺人会把自己所做的各种民俗作品,拿到多福山庙会来展销。这里边有体现喜庆祥和之意的书画作品,有装裱精美的十字绣作品,有乳山特有的篓编工艺品,有雕刻精细的葫芦工艺品,有传统剪纸等手工艺作品,有乳山的特色传统美食——媳妇饼,还有一些反映乳山传统民俗的古董、老物件等。民俗作品展销,活跃了庙会的交易市场,促进了传统民俗作品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文化旅游的繁荣。
(四)海鲜烧烤
海鲜是胶东沿海地区的特色美食。乳山市的海鲜以海蛎子、海参、花蛤、鲍鱼、扇贝、生蚝等著称,另有众多的海生鱼类,比如小黄花鱼、舌头鱼等。在庙会当天,银滩一些渔民们会把刚打捞上来的新鲜海鲜拿到庙会上卖,还形成了自然的露天烧烤区,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会在此品尝到最新鲜的烧烤海鲜美味。
(五)文艺表演
多福山庙会期间的文艺表演节目相当多,基本是从农历四月十五早上6点,一直延续到天黑。早上6点左右,随着一阵嘈杂轰鸣的鞭炮声,秧歌队就开始表演了。有敲锣的,有打鼓的,有抬轿的,有骑“驴”的,有扭秧歌的,现场欢声雀跃,参与庙会的人们很快就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在多福山周围的许多村子里都有秧歌队,比较著名的有蔡家和周家的大秧歌、大陶家的锣鼓队等。除了扭秧歌,还有杂耍,比如宫家村的舞龙、南黄镇的舞狮,一些爱好唱戏的民间艺人也纷纷组团表演节目,比较著名的有小陶家和宫家村的京戏,乳山吕剧团也会前来表演吕剧,各式各样的表演混杂在一起,场面空前壮观。
(六)踏青
农历四月十五,正好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踏青赏景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当天,前来参加庙会的人们都会顺着登山路攀登,有的还数着一级级的台阶。途中,人们能够观赏到多彩的花卉,聆听到鸟儿的欢唱,登高观山海,将美景尽收眼底。
(七)上香祈福
多福山以“古刹”、“庙会”、“圣水”、“奇石”而闻名,素有“小泰山”的美誉,其“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格局和山巅天然形成的“负阴抱阳”景观极为罕见,令人称绝。一直以来,上香祈福是庙会上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人群甚是庞大。过去,人们赶庙会,一般只是到碧霞元君祠里参拜,但是,近年来多福山下又新建了霄龙禅寺,气势恢宏,庄严肃穆,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寺庙,烧香拜佛,祈福自己及家人健康长寿。
三、文化特色
(一)民俗内涵
多福山庙会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有着较高的历史研究和民俗研究价值。多福山庙会的民俗内涵主要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一种综合展示,它所传递的信息是让人们更好地保护传统民俗,珍视传统民俗,要将传统民俗演化成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二)怀旧意义
多福山庙会历史悠久,其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但是仔细观摩今天的庙会,它更多的意义在于能够激起人们对过去的种种怀念。当老人们看到孩子们拿在手中的货郎鼓时,会想到他们童年时货郎鼓声由远及近所带来的各种好吃糖果、甜点;而中年人会感慨自己小时候的冰糖葫芦是那么的甜,生活是那么的淳朴;年轻人会在此品尝特色小吃,欣赏各种文艺表演,激发起儿时那种天真和浪漫;而对于孩童,他们一定在庙会上看到了太多新奇的东西,有好吃的,有好看的,也有好玩儿的,将来也是一份美好的回忆。